小的时候,记得那是1970年,我随父母下放到了甘肃省天水市,当时我7岁,天水是个不大的北方小城市,两山夹一川,只有一条街道,街的南边一百多米就是淮河,河水不深大概只有两尺左右,沙滩却很宽,上面有许多的鹅卵石,我们这些小孩一年四季到河滩里玩,夏天用背篓捞小鱼,徒手抓青蛙,看着水洼里的小蝌蚪悠然地游荡。到了秋天河滩上到处是蜻蜓,稻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,泥里有好多泥鳅,捉起来很有趣,它们很滑,经常捉到手又从手指间滑跑了。在河堤上看着对面山坡上收麦子的农夫,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,偶尔从对面山梁上飞来觅食的成对野鸭,在脑海中印出了一条飞扬的曲线,这就是我童年的回忆.
这些童年的往事,在我的绘画里经常出现,河边的小花,草丛中觅食的山鸡,岸边的小狗,水上飞禽,远方的大雁,还有儿时的玩伴,都成为了我创作的源泉,给了我许多快乐与灵感,使得我在绘画的道路上流连忘返,乐此不彼.
子夜的随想 油画 90x70厘米
那时正值文革后期,我父亲下放到天水市雕漆工艺厂做工艺美术师,母亲下放到天水第一医院做医生,白天她上班很忙,晚上帮我补习英语.放假期间,父亲把我带到他的办公室学习,自己做字典,就是用一个大本子按照汉语拼音排列字,然后再给每个字造句,如此来补习语文.另外的时间就是教我学习绘画,教一些梅,兰,竹,菊, 我父亲是齐白石的徒弟,他对齐派的画法很熟悉,还经常教我画齐派的虾,螃蟹和小鸡.小孩画起齐派的画来感觉很好玩,几笔就能出效果,不多会就画完一张,那时单位工作不太紧张,他们设计室有五,六个美术师,工作空闲时他们也偶尔画一画国画,那应该是我看到的最早的笔会.
后来,当我十岁时,有一天父亲拿出了两三本大画册,我打开一看是俄罗斯学院派素描,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些画精美绝伦,无以伦比,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西方绘画,感到震惊,具象能画到那样精微的程度,实在是让当时的我感到羡慕,开始对西方绘画感性趣了,父亲看出我对西方绘画的喜爱,就对我说;“西方绘画更适合于画广告,”他为我找了一个画广告的美工做我的美术老师,当时每个单位都有一个美工,主要是画宣传画的,而这些广告画是以素描和油画为基础,是西方绘画体系.我想父亲当时让我学西方绘画可能是为了我将来可以找工作,毕竟当时以国画为职业的工作太少.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起画人物素描,模特是他邻居的小女孩.有时他也借给我一些素描的印刷品让我临摹,有一次他叫我去看他正在画广告宣传画,是在他的单位大厅里,画很大,大概有两米乘三米那么大,画的是几个炼钢工人,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广告画的制作,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是什么,反正是不大喜欢.
遛狗 油画 60x50厘米 售价2万副本
后来,我到日本留学时,在国立秋田大学学习,周末有闲暇就到周围的田地边上写生,初到秋田时,对那里的地形不熟悉,面对稻田对面的远山,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,上了一个山峰还有更高的山峰,总是看不到山那边是什么,那时就想,如果山是空的就好了,我站在山下不动,就能透过大山看到山那边有什么了,可以一直看到天边的地平线,想着想着,笔下的山变成了空的,大地延伸到了天边,我在田埂上加了几个小房子,这就是我的第一件透明画法的作品,在接下来的写生作品里,我把房子和树木也画空了,画面中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,再到后来把人物也画空了.后来,别人问我为什么这么画时,我想是我的下意识使然,我出国时是一九八九年,那时,国内的住房不大,初到日本东京时住房更紧张,特别是留学生租的房子就更小了,打开窗户就是对面楼房的墙,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.心中不知不觉产生了逆反的要求,向往开阔的视野.
我想,我在绘画中始终追求表现的自由,没有把绘画风格固定在具象上,是和我的心里有关,始终在画面中追求心灵的自由释放,不受眼见图象的制约,把思想的表达放在第一位,以达到意识随心所欲的表现,这是我绘画研究的始终目标.
【作品展示】
品茗幻想 油画 180X135厘米 2012年
球的轨迹 100X80厘米 油画 2002年
太阳升起的地方 油画 1.8x2.6米
透明的山 油画 50x70厘米